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目前泰國政府認可的疫苗包括台灣的高端、阿斯特捷利康(AstraZeneca)、輝瑞/BNT(Pfizer/ BioNTech)、莫德納(Mordena)、嬌生(Johnson Johnson)、俄羅斯衛星五號(Sputnik V)、印度Covaxin及中國國藥(Sinopharm)、中國科興(Sinovac)。
本文經《思想坦克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亞洲多國開始「與病毒共存」,中港台何時結束「清零」? 春節返鄉三方案:是妥協也是科學,期望台灣經得起這波大量國人入境的考驗 疫情下的海外遊子返鄉路:搭機、抵台和在隔離旅館的14+1天 多數民眾明年3-4月可接種追加劑,什麼樣的疫苗三劑組合較為推薦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同樣的,對於社會而言,尋找最適合能夠接受的汙染數量時,我們會比較每減少一單位污染的額外成本、與每減少一單位污染的額外效益。
在這樣的社會氣氛下,沒有一個人敢說出「不再追求清零」的話語,整個社會也陷入「不斷追求清零」的迴路。然而,人命關天,雖然不是每一個確診病人最後都會喪命,但是每減少一個確診案例、等於就是降低失去一條人命的可能性,因此減少確診人數的額外效益成為無限大。這些數字僅是有登記的商業家數,未包含在這些數字裡的還有較大型的公司家數、或是沒有登記的小攤商等。換言之,我們常常會發現讓環境「零汙染」並非是最適合的解,因為整個社會所必須付出的成本太過昂貴。當減少污染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,我們判斷減少污染是有利於整個社會的,因此應該繼續減少汙染。
照道理說,「清零」不會是最適合的解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在第二次與拜登的電話會議上,普丁對北約與美國提出三點要求: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、北約不再接受新成員、以及不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建立軍事基地。
去(2021)年12月初,美國情報官員就表示俄羅斯可能會計劃在2022年1月底出動17萬的兵力大舉入侵烏克蘭,把2014年之後的烏東頓巴斯(Donbas)及其他議題一次解決。去年4月烏克蘭隊與烏東頓巴斯叛軍(小綠人)的衝突升高,當時俄羅斯立即在邊界增兵兩萬人。台灣對此要做的,是去強化自身的防衛力量,與美國加強對中國的情資溝通,讓中國不會對台灣輕舉妄動,以使美國更有餘裕與俄羅斯處理烏克蘭危機,這才是不當麻煩製造者的該有作為。這句話的前面一半是對的,台灣當然對此要謹慎小心,但後面那一半卻搞錯了方向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比較可能的,是除了立陶宛外,包括捷克、斯洛伐克、還有其他中東歐國家可能會繼立陶宛後塵退出「十七加一」並強化對台關係,中國對人口不到武漢五分之一的立陶宛下重手,是要避免這個骨牌效應,對立陶宛殺雞儆猴。這可能是最有機會的時候。
中國表面上說要對立陶宛處罰是因為立陶宛違反了慣例,但立陶宛不是與台灣建交,而且歐盟也有15個會員國以及歐盟本身,都與台灣互設代表處,這些都不見中國激烈抗爭。烏克蘭國安官員也表示,在12月初俄羅斯已經在俄烏邊境部署近10萬軍隊,並還在持續增兵中。美國拜登總統在12月初與12月底兩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電,但似乎沒有效果。因此不管是設處本身,還是用什麼名稱設處,中國的理由都站不住腳。
如果大家認為2021年已經夠緊張,2022年伊始的地緣戰略衝突強度卻是更為提高。文:賴怡忠 俄羅斯陳重兵於俄烏邊境 當台灣正忙著對已經入侵社區的新型武漢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積極備戰之際,剛進入2022年1月,中俄兩國幾乎同時與美歐槓上。由於12月底的電話會談,是普丁在12月7日與拜登講完後,主動要求再開一次的,因此從普丁的要求可以約略看出其有意以戰逼和的意圖。雖然不一定能讓立陶宛回心轉意,但是起碼可以警告其他有意效法立陶宛的國家,其後果可能是如何,讓這些「小」國家心生畏懼。
除了要確保其認定的邊境安全外,也可能有意要把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與烏東地區做一個總結。接著在今年1月14日烏克蘭遭受大規模網攻,被認為是俄羅斯幕後發動,俄羅斯在俄烏邊境的軍隊還舉行實彈演習,俄國是否會侵略烏克蘭的猜測甚囂塵上。
剛好德國是進入後梅克爾時代的新政府,現在掌握歐盟理事會主席的法國,又進入總統大選熱潮,法美從9月以來,更因為「美英澳同盟AUKUS」而鬧得不甚愉快,法國為此強力主張歐盟要有相對於美國的戰略自主(Strategic Autonomy),美國也將重點放到與中國的競爭。現在的規模不是去年4月的烏俄衝突可比。
正正確確,明白無誤的瞭解中國就是台灣的敵人,認知北京要殲滅台灣的國際生存權,消滅台灣認同的意圖至今沒有改變,而且北京對此是清楚明白的寫在其諸多反對台獨,促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政策文件中。畢竟從俄羅斯角度看,過去最鐵的盟友白羅斯,自從選舉後至今騷亂不斷,現在又被迫捲入哈薩克前後任總統的血腥權力鬥爭中。首先在戰略上,烏克蘭情勢如果持續惡化,美國第一個會要求印太盟友加強在東亞的準備,以防中國趁此輕舉妄動。因此不論是軍事規模還是嚴肅性,都不若現在的情形。這三點被美國直接拒絕。現在可說是美歐關係比較弱,美國本身還因對抗中國的關係多所顧忌之時,不在這個時候取得先機使2014以來的狀況得到穩固,讓美歐不再對烏克蘭與克里米亞說三道四。
中國對立陶宛的經濟壓迫 但歐洲除了與俄羅斯的可能烏克蘭入侵問題外,中國近日對歐盟會員國立陶宛的經濟壓迫,更需仔細關注。也有人說是因為駐立陶宛代表處名字用的是台灣,而不是台北(TECRO),但美國在台協會用的就是台灣,日本交流協會在立陶宛設處前所改的名字,也用的是台灣。
北約也派軍艦進入黑海,但之後雙方一度自邊界撤下,雖然6月俄羅斯宣稱在黑海與英國海軍也發生衝突。但普丁的作為是形同將烏克蘭直接從北約合作夥伴切出去,也讓羅馬尼亞等黑海沿岸的北約最東邊國家大為曝險。
其次,台灣不要當麻煩製造者的作為,不是跑去向中國示弱甚至是輸誠以求一時的兩岸和解,而是要打造強悍的國防實力與集體的心防意志。美國很可能會更加強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巡弋,而不是降低
中國對立陶宛的經濟壓迫 但歐洲除了與俄羅斯的可能烏克蘭入侵問題外,中國近日對歐盟會員國立陶宛的經濟壓迫,更需仔細關注。在第二次與拜登的電話會議上,普丁對北約與美國提出三點要求: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、北約不再接受新成員、以及不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建立軍事基地。美國很可能會更加強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巡弋,而不是降低。如果大家認為2021年已經夠緊張,2022年伊始的地緣戰略衝突強度卻是更為提高。
雖然不一定能讓立陶宛回心轉意,但是起碼可以警告其他有意效法立陶宛的國家,其後果可能是如何,讓這些「小」國家心生畏懼。剛好德國是進入後梅克爾時代的新政府,現在掌握歐盟理事會主席的法國,又進入總統大選熱潮,法美從9月以來,更因為「美英澳同盟AUKUS」而鬧得不甚愉快,法國為此強力主張歐盟要有相對於美國的戰略自主(Strategic Autonomy),美國也將重點放到與中國的競爭。
烏克蘭國安官員也表示,在12月初俄羅斯已經在俄烏邊境部署近10萬軍隊,並還在持續增兵中。接著在今年1月14日烏克蘭遭受大規模網攻,被認為是俄羅斯幕後發動,俄羅斯在俄烏邊境的軍隊還舉行實彈演習,俄國是否會侵略烏克蘭的猜測甚囂塵上。
台灣對此要做的,是去強化自身的防衛力量,與美國加強對中國的情資溝通,讓中國不會對台灣輕舉妄動,以使美國更有餘裕與俄羅斯處理烏克蘭危機,這才是不當麻煩製造者的該有作為。因此不論是軍事規模還是嚴肅性,都不若現在的情形。
去年4月烏克蘭隊與烏東頓巴斯叛軍(小綠人)的衝突升高,當時俄羅斯立即在邊界增兵兩萬人。但普丁的作為是形同將烏克蘭直接從北約合作夥伴切出去,也讓羅馬尼亞等黑海沿岸的北約最東邊國家大為曝險。中國表面上說要對立陶宛處罰是因為立陶宛違反了慣例,但立陶宛不是與台灣建交,而且歐盟也有15個會員國以及歐盟本身,都與台灣互設代表處,這些都不見中國激烈抗爭。首先在戰略上,烏克蘭情勢如果持續惡化,美國第一個會要求印太盟友加強在東亞的準備,以防中國趁此輕舉妄動。
現在的規模不是去年4月的烏俄衝突可比。這可能是最有機會的時候。
現在可說是美歐關係比較弱,美國本身還因對抗中國的關係多所顧忌之時,不在這個時候取得先機使2014以來的狀況得到穩固,讓美歐不再對烏克蘭與克里米亞說三道四。北約也派軍艦進入黑海,但之後雙方一度自邊界撤下,雖然6月俄羅斯宣稱在黑海與英國海軍也發生衝突。
美國拜登總統在12月初與12月底兩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電,但似乎沒有效果。也有人說是因為駐立陶宛代表處名字用的是台灣,而不是台北(TECRO),但美國在台協會用的就是台灣,日本交流協會在立陶宛設處前所改的名字,也用的是台灣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one.zhutima.com/?id=24
文章来源:天狐定制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4-05 21:03天狐定制
2025-04-05 20:48天狐定制
2025-04-05 20:34天狐定制
2025-04-05 20:30天狐定制
2025-04-05 20:23天狐定制
2025-04-05 20:17天狐定制
2025-04-05 20:15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9:56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9:41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9:41天狐定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